大滇号大滇飞扬普洱茶官方旗舰店

2015-04-28 10:19来源:未知阅读:3 收藏
 

  上次谈到普洱茶的分级,有网友要求把喝茶的人也做个分级,因此就有了这个搞笑的标题。所以,以下内容,仅仅当做笑谈,莫认真,莫生气,切莫对号入座。茶友的分级,并非依据经济条件来分,以大滇的观察,更多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挂钩,所以,分级并不因经济原因而定。

  一、老茶友,老菜鸟。

  看似矛盾的词,说的是同一种人。菜鸟,通常指新人。而老茶友,居然被我叫做老菜鸟,似乎有点冤枉。但我列举几个例子,某次,我师弟的店里被人投诉卖假茶,卖大益假茶。投诉者自诉喝茶若干年,且都是喝大益。理由是:该批7542是X01批的,生产日期是3月10日。该茶友说,X01批的大益是春茶,3月份春茶还没制作出来,而且还要经过发酵,怎么可能在3月份出来熟茶?这种老茶友是商家最头疼的,你说他不懂吧,起码知道什么是生茶,什么是熟茶,还知道发酵。因为喝茶时间较久,向来以专业人士自居,无论商家怎么解释,都说不过去。

  这个例子,相信大家在茶语清心有看过。然后是大滇Q群的一个例子,来自宝岛的茶商兼茶友,一口咬定目前普洱茶所产,都是烘青制作。这个茶友最后被大滇从群里T出。因为,这个,强迫症一般喋喋不休,标榜自己喝茶若干年,做茶若干年,而且据称是某大学老师。匆匆了解下普洱茶制作的工艺,即普洱茶压制成饼后大厂一般都是烘干。哈哈,抓住这个把柄了,普洱茶是烘青的铁证,钻进牛角尖!大滇飞扬说过,烘青烘的是青,即鲜叶。紧压茶的干燥并非是明火干燥,是利用锅炉的余温,类似于暖气管这样的干燥方式,温度通常在40~50度。然后,大滇的解释被评为:狡辩。

  再说基本的晒青。这个宝岛台湾的茶友认为,几万吨茶叶,怎么晒干?哪个茶厂有这么大的地方晒茶?只能是烘青!显然,没有哪个茶厂有这么大的地方。事实上,也很少有茶厂晒茶。精制茶厂一般就是加工紧压茶,而初制,多半在云南800万茶农手里完成,每家几十~百把平方米的地方晒茶,足以完成晒青工序。

  这些老茶友,老菜鸟,实在是不爱学习,而且偏执得发狂,是普洱茶普及的负面力量。这群人,显著特性是:凡是新人或者新茶都是被鄙视的,老的茶都是最好的。凡是自己没见过,不了解的东西,一定都是不好的,完全不屑一顾。偏执,固步自封,对新茶友居高临下,做莫测高深状。凡大厂茶,皆是膜拜对象。传言大厂里都有神秘配方,神秘师傅,却说不出名字,也没去实地了解过完整的普洱茶生产流程。

  二、新茶友,聪明人,捡漏派。

  第一种是我无可奈何的人,而这第二种,也是我无可奈何的人。这一类新茶友,往往处于社会优势地位,对制茶人、茶农抱有很强的优越感。充分相信自己的智商,远高于茶商茶农。所以,经常慧眼发现一些超值的东西,比如,9.9元的班章王,4.9元的昔归,80元一饼十多年的干仓老生茶。这个世界总是青睐高智商的人,使得这类茶销售火爆。茶农、茶商每天都在跳楼不止,却屡屡跳楼不死人。去到茶山,也是屡屡低价买到高端古树茶,比如200元一公斤的老班章,然后痛骂着实体店暴利,乐滋滋回家。我相信,骨子里如果没有优越感,就不会低估茶商或者茶农的智商,也就不会想到天上会掉馅饼。似乎茶农都是没文化的,憨厚老实的,但是,大滇想问下,这么憨厚老实的茶农,你怎么可以占他们的便宜呢?起码我不会。这类新茶友太多了,所以淘宝上超过9成的“高性价比古树茶”,“高性价比老茶”都有了良好的销售。

  我在茶山,在芳村,向来都以为自己不够聪明,经常教育自己以及员工,茶山不是捡漏的地方,芳村更加不是捡漏的地方。能人、高手辈出,我辈道行不够,只能踏实而为。这类茶友要想进步,并不是品茶能够解决的。首先要从心态上解决,把自己的智商先降到普通人,才会发现,其实,中国人,都很聪明……

  三、新茶友,专家级。

  世界上有一种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会非常投入。而非常投入的人,比不投入精力的人,一年抵十年。在大滇的茶友里,我见识了不少这样的茶友。踏实,认真,努力提升自己对茶的认识。专家的话,听了,不信,自己去实践了才信;大滇飞扬的话,狗屁,先听了,试过再决定信与不信。短短一年,短短两年,短短三年,短短四年,我看见这些茶友的水平超过了很多做茶的人,超过了很多在茶厂呆了几十年的人。他们手里有丰富的资料,可靠的资料,来做验证对比。我很佩服,比如麻黑,他们手里有大滇的麻黑,还有其他一些品牌的麻黑,价格从数百到上千,唯独没有9元~50元的麻黑。以合乎智商的价格买着较为靠谱的茶再来展开PK,他们在这些地方比我专业。很多其他品牌的茶我都没喝过,他们喝过,他们这样的对比,经常给我启发。所以,不要用喝茶的时间来衡量一个茶友的水平。喝茶3~5年,都还算新人,但是,水平,绝对是专家级。

  四、新茶友,领袖级。

  我认识一些茶友,喝茶不多,但对茶的理解,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这源于这些茶友对人生的充分理解,以及可怕的洞察力。直面这些茶友,我感觉到恐惧,被掏空的感觉。虽然对茶不太懂,但跟我寥寥数语,总能把握住最具价值的茶。总把我心头很珍惜的东西掠夺走,在不知不觉之间。所以,我手里总是没有好茶。老茶友因为很懂茶,所以知道茶的价值,也理解我对茶的感觉,一般不忍心下毒手。而这群新茶友,直接要最好的茶,无论价格。为了展现大滇的制茶水平,我无法不拿出最好的茶,免得被看轻。但价格,我能怎样呢?童叟无欺是大滇所有员工的准则。新茶友的描述结束,下一期,老茶友素描。

 大滇说茶1001夜,万能的普洱茶——下篇。

    昨天,咱们从各种茶类之间的PK来论证了万能的普洱茶,今天,我们从普洱茶对喝茶人的影响来再次验证这个结论。

    你相信一个茶可以改变命运吗?你相信一个茶可以改变你的气质吗?你相信一个茶可以让你全球闻名吗?

    大滇飞扬,从上至五千年、下至2014年的普洱茶发展史中,发现了诸多奇怪的现象,并得出了若干结论。其中有正能量的,也有负能量的,但总体是正能量的:普洱茶是大师孵化的摇篮。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茶类塑造了如此之多的大师级人物。普洱茶孕育的大师,会让清华北大汗颜。其他领域太多的大师过于高大上,有时候,显得脱离地气。普洱茶的大师是最接地气的。甚至,我经常会想,各种大学都可以关门了。只需要一个普洱茶大学,就可以让所有世俗的大学关门,所有寺庙道观关门。普洱茶界盛产大师,而且茶禅合一,甚至再开光卖茶,大师加持能量卖茶。其他茶类,都达不到这个高度。

    我们回想一下这些年我们追过的大师:

    一、港台派
    以官方的普洱茶世界十杰名单为例,最早的大师来自港台。尤为可笑的是,这个名单由普洱市政府选出。中国一个省的一个市,可以选出世界级大师。更可笑的是,这个市的普洱茶,并没有占据普洱第一位。毫无疑问,西双版纳的普洱茶在普洱茶行业里名列第一,似乎更有资本做这个事。因为普洱,许多港台商人成为大师,并在普洱世界里呼风唤雨。我在这里公开质疑几件事:

    1、藏茶本应是爱好者的正常行为,为何藏茶也出大师?一片88青,更多的只是炒作需要,里面具体的原料完全不清楚,怎么就成为大师了。到底是制茶大师还是品茶大师?是制茶技术很好?还是能够品出这些茶的原料成分,杀青工艺?或者,对一片茶做出大师级的分析?

    2、编书成大师。某些书毫无原创,来自于网络或者资料,只是编书,缺乏干货,这样的书,编出来只是浪费纸张而已,凭借这样的书成为大师,除了某些领导缺乏自信,迷信港台之外,我找不出任何理由。

    3、协会大师。在台港澳组建一个协会是非常容易的事。任何人都可轻易组建世界茶文化研究会、中华茶叶协会等诸如此类的协会,并自认会长副会长。如此炮制出来的各种茶界名人,进入内地,就成为了座上宾,被追捧为大师,从而利用这些名声忽悠消费者。

    我希望从这些大师里,找出踏踏实实在茶山制茶的人,可惜,每年的茶山里都没有,只在各种普通人完全无法去验证真伪的老茶里闪现这些身影。永远卖不完的印级茶、号级茶,就是这个流派的标志。

    二、元老派
    普洱茶行业里,成就了无数大师,我们可以按其影响力分为国大师、省大师、市大师、县大师、乡大师等等。其中一类,自然是元老派。无他,在中茶、大益、下关工作数十年,每天就泡在茶里,能不成为大师吗?可是细究之下,会发现某些大师原来在茶企里并不从事跟茶相关的工作,有的是做管理职位,有的是做普通制茶工人,有的是办公室文员,有的是小车班班长,有的只是在车间里挑拣黄片数十年。我很难理解,生产原子弹配件的工人、生产车间的车间主任、打扫车间的工人、给设计师开车的司机等等,这类人会成为导弹大师?可是在普洱茶领域里,这些都在发生,这只能说,这个行业是一个学习型行业,任何人都具备得天独厚的天赋,沾上著名企业的仙气,都可以成就大师。这是多好的一块土壤啊,你值得珍惜。赶紧进入名企吧,哪怕扫地,30年后,你也会成为普洱茶大师!

    三、省市级大师
    到茶山收茶的风气,自2010年开始兴盛,稍远的,大约到2005年。事实上,很多人到茶山收茶,主要是到茶区的毛料市场去购买一些原料,在茶区买毛料被忽悠也是常事。每年一到春茶季,不管有事没事,不到勐海住上几天,就没法回家卖茶。茶山里有很多故事,通过贩卖各种故事,在当地信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这其中,的确有认真制茶的人,但也有些骇然听闻的高人。比如我听说,某人在茶山里住了一年,悟道。采茶前必在茶树前打坐,跟茶树沟通后才采茶。据说,这样采出的茶品质高于一般。听到那一刻,我丹田内热气涌动,一口鲜血喷到了喉咙口,想想不划算,又咽了下去。

 


这些大师,不分文化水平高低,以初中毕业以下居多,在社会上多数是失意的人,而通过披上了普洱的外衣,成为众人尊敬的大师,普洱茶度人的功效,岂是如来可比?

    在这样良好的榜样作用下,许多年轻大师在崛起,学校毕业工作不好找,家在茶区的各种大中专学生,正在迅速走向大师之路。毕竟更熟悉茶山,说出的东西更有道理。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一发而不可收拾!新老大师的交锋中,老大师在纷纷退败。年过六旬七旬的老大师,怎么可能会去茶山颠簸?当新大师拿出实物来验证的时候,只能顾左右而言它。老大师,只要遇到具体问题,都是这个态度。讲历史,是老大师的长处,讲大方向,永远不会错的东西,全世界都知道的东西,非常流畅。遇到实际问题就回避。这样下去,饭碗危矣。新大师的问题在于持续力不够,三分真实,七分虚假,变成了常态。在我制茶的经历里,不乏遇见一些非常努力的年轻人,但是在努力两三年后,就不那么脚踏实地了,就怕吃苦了。或者就开始坐而论道,把胡须留长,唐装穿起,以所谓气场吃饭了。更为讲究一点的,把基本古书读上几页,包装上国学、佛学、茶学,三者大成。普通人莫测高深,内行人一戳就破。所幸中国人口众多,总有一些地方是没人认识的。

    以上所述,是在茶山里。收茶制茶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朋友,希望大家脚踏实地。大师,不是自称出来的,是盖棺定论,死后才有的谥号!

    四、照片大师
    一部相机即成大师,其他茶类,你做得到吗?老班章寨子门口的那几个字,受不了闪光灯的刺激,已经变得破旧了。冰岛寨子、昔归、刮风寨…… 在不同寨子拍个照片留念,是一件好事,但拿来做为大师的资本,就不够了。看茶和制茶是两回事。大滇飞扬坐车数十万公里,迄今还没看会如何开皮卡,更加成不了山路皮卡大师,还是只能凑合开自动档车。照相就能精通制茶?睡在茶区,微信一发,享受膜拜,成就照片英豪。其他茶类能比吗?普洱茶是一个有趣的行业,大滇飞扬,戏说万能的普洱茶,只是一番谈笑,切勿对号入座,以免贻笑大方。

    成才率最高的行业,普洱茶。大滇飞扬,勐海说茶!

    大滇说茶1001夜,今晚到此结束,谢谢。OVER!
                        2014年6月18日星期三晚

 

 

精选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