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茶资讯 > 市场动向 >

中国宏观经济与普洱茶市场的走势

2014-09-06 22:11来源:未知阅读:3 收藏
 

一、普洱茶的金融属性

对于中国普洱茶市场而言,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其实如果有心观察,会发现与中国宏观经济紧密相关。为何呈现出这种特性,其实还需要从普洱茶的金融属性说起。

 

 

事实上,今天的普洱茶市场(包括整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乃至东南亚),都有一股“普洱茶非茶”的风气。缘何?很多时候,在市场上购买普洱茶的人,并非将普洱茶当做一种“茶”来购买,而是将其当做一种投资标的。他们购买普洱茶,是因为一部分大型普洱茶生产商(如大益、下关)等出品的某些普洱茶,其价值每年稳定增长。很显然,这部分人买普洱茶,是将其当做一种纯粹的投资标的,而几乎完全忽视了其作为“茶叶“这一天然属性。对于这些人而言,普洱茶与其他投资标的诸如黄金、白银、石油一样。这些人买普洱茶的目的一样很明确,不是为了品饮,而是为了赚钱。

 


当然,在不同人眼里,普洱茶的定义自然是不一样的。对于投资者而言,普洱茶与其他投资标的并无异同。他们关注普洱茶市场每天的波动,关注每年所出品的各类新茶,关注那些知名茶区每年的新茶价格等等。很多时候,其专业程度令人佩服。


而为什么普洱茶吸引了如此众多的投资者,前文已经说过了,因为某些普洱茶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值。那么,普洱茶为什么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值?因为某些普洱茶的口感,确实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变得越来越好,这一变化,市场与消费者一般称之为“越陈越香”。当然,也有部分人对“越陈越香”的概念提出质疑,但是,普洱茶市场还是基本认可“越陈越香”这一概念的。

 


也正是因为普洱茶的可存,存后口感变好,并且价格随之增长。所以普洱茶逐渐演变出一整套独特的价值判断标准。这一价值判断标准基于如下几个方面:


市场上有着一批弥足珍贵且有据可考的老茶,这些老茶,从清末到公元21世纪初皆有。普洱茶每年依然生产着,并且每年都有一些茶品为普洱茶市场所称道,认为其具备可期的陈化空间。普洱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衍生出一批专业的以普洱茶为生的人。


基于上述几点,普洱茶的价值判断标准已经与世界上其他茶类完全不同,可以与普洱茶模拟的或许只有黑茶家族的如六堡茶、湖南黑茶等品类。但是这些茶所形成的规模完全与普洱茶不可匹敌。所以,普洱茶的价值判断因为“越陈越香”、价值逐年攀升等因素,与其他品类的茶叶渐行渐远,反而与古董越来越靠近。

 


所以,在普洱茶这个独特的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如下一些怪相:

造假做旧泛滥,正是由于老茶的稀缺性以及高昂的价格,促使很多不良商贩从事普洱茶造假做旧的行当。所以,这个市场上,有人高价收购老茶的包装,有人甚至通过化学手段来做旧。

 


研究老茶,研究历史。对于一个喜欢普洱茶的人来说,如果为了喝到老茶,为了避免买到造假做旧的“老茶”,那么一些普洱老茶鉴定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一些痴迷普洱老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人来说,他们鉴定普洱老茶的功力犹如一些专业人士鉴定古董一样高明。而对于新手来说,买到造假做旧的“老茶”,几乎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犹如古董新手藏家一样,“打眼”是正常的。

 


有钱不一定能买到老茶。与古董一样,即便你资金再雄厚,有些古董你是买不到的,比如传世汝瓷。而在普洱茶界,有些茶你有资金也不一定买得到。笔者就曾听闻有人出上百万人民币的价格求购一桶原封未拆的1950年代“红印”而不可得的事情。


说完上述三点,基本是你会发现普洱似乎更接近于古董而不是茶。所以,“普洱茶非茶”。


如今的普洱茶市场,很多茶已经呈现了期货的属性。很多茶还没出品的时候,就已经出现预售价格,然后等到该款茶正式上市之际,其开盘价格有可能高于预售价格,也有可能低于预售价格。对于买了普洱茶“期货”的人来说,是陪是赚,完全看其对于市场的把握。

 

而每一款茶正式上市后,又会呈现出诸如“股票”的属性。这个市场上的众多商家、投机者乃至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个人茶友,都会犹如炒股票一样的“盯市”,关注某一款或者某几款普洱茶的价格波动。在全中国最大的茶叶市场——广州芳村茶叶市场,甚至有人每天收集不同品类普洱茶的价格波动信息,然后对外发布。


在芳村这个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专门的“茶叶经济人”,无论你是想批量购入普洱茶或者批量卖出普洱茶,这些“茶叶经济人”都犹如“股票经济人”一样,向卖家/买家提供买卖信息,帮你完成交易,然后从交易中抽取一定的佣金。


所以,如今的普洱茶,已经可以说具备了一定的金融属性。

 


二、中国宏观经济走势(2006年—2008年)


事实上,在2006年至2008年这段期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是一开始呈现快速增长,在2007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增速放缓,2008年上半年因为受到08奥运会的刺激,经济增速也加快。奥运会之后,由于受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受到深刻影响,陷入经济下行通道之中。

 

 

事实上,2006年开始中国宏观经济一路高歌猛进并非没有理由。2006年是中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所以,从全年来看,2006年宏观经济可以说是形势一片大好:高增长、高投入、高消耗,低通胀、低消费、双顺差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的平稳增长使得时任政府总理在2007年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候显得信心满满。另一方面,沪市同样高歌猛进,进入大牛市,为中国建立现代证券市场以来所从未遇到过的情况。而GDP增速、出口贸易顺差、政府投资也都维持两位数增速。职业经理人采购指数(PMI)、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同样也显示中国宏观经济进入一个快速上升通道。宏观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银行开始担心经济过热,那段时间人民银行特别关注CPI水平、投资率、活期存款增长率等几个指标。所以,人民银行在2007年开始施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以及从紧的货币政策。云紫轩普洱茶。

 

 

宏观经济是一架大马车,政府的调控政策一般来说总是呈现滞后效应,因此,上证指数在2007年10月16日突破6000点大关后,股市开始进入调整。一时间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都陷入一种莫名的恐慌情绪,很多人相信由于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政府绝对不允许股市以及宏观经济进入下行通道,不过,事情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所有人都没有料到这场危机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直到美国的房地美、房利美破产后,所有人才如梦初醒。紧接着2008年9月份雷曼兄弟破产引发了全球金融机构连锁反应。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美国银行等国际大型商业银行都宣布了盈利预警,而JP摩根、摩根斯坦利等知名投资银行也人人自危。作为金融线上重要一员的保险公司如AGA等大型保险公司也难以幸免。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直到2014年的今天依然存在,不仅使得很多银行无法维持,也使得诸如苏格兰皇家银行这种国际性大银行全面收缩。而中国经济亦受到严重影响。当时有人说美国次贷危机使得欧洲受重伤、中国受内伤。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从2006年开始中国宏观经济一片大好形势陡然间戛然而止。房地产首当其冲,包括绿城在内的许多中国大型房地产商都面临销售下降、负债高企的局面。

 


三、中国普洱茶市场走势(2006-2008)


从2005年开始,中国普洱茶市场好像一夜之间迎来一场春雨。突然间,普洱茶就红了。伴随着普洱茶市场的红火,很多原本以经营绿茶、乌龙茶为主的商家,开始兼营普洱茶,成为业余的普洱茶商。而这个时期,亦是中国普洱茶市场最为混乱的时期。

 


在这一期间,虽然出现了“猪圈茶”事件,但是,随后由众多厂家、商家一起推动的“马帮进京”事件,又重新使得普洱茶繁荣起来,并且在2006年底达到高峰。这一时期,中国的普洱茶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一方面,在普洱茶原产地云南,无数的大小厂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另一方面,全国各地的各类型茶叶市场出现了无数的普洱茶商家。市场的空前繁荣同时也造成了空前的混乱。混乱源自巨大新出现的普洱茶商家对普洱茶的不了解,也源自普通普洱茶消费者的被误导。在那段普洱茶市场最为疯狂的日子,国内大小茶叶论坛、茶叶QQ群无不热烈的讨论着各种普洱茶。普洱茶当时大有一统中国茶叶市场之势。


乱象的背后,是市场的不规范。商家不断地鼓吹普洱茶的生态保健效果,有些商家甚至直接声明普洱茶具有降血压、血脂、胆固醇的药效。当然,但凡是茶叶,均具备一定的降脂功效,这一特点并非普洱茶独有。而新兴的普洱茶消费者由于对普洱茶的不了解,盲目的购买普洱茶。在这样的利益驱动下,造就了市场的虚假繁荣,也造就了大批的普洱茶投资者。这些普洱茶投资者,动辄斥资几十万上百万来购买普洱茶,以期将来获得巨额回报。巨大的利益亦趋势了资本投入普洱茶生产领域,许多原本并非从事普洱茶生产的企业亦纷纷斥资到云南建厂生产普洱茶。为了追求利益,中茶公司甚至注入资金,使得早已停产多年的昆明茶厂恢复生产。短短几年内,普洱茶的生产量勐增。

 


但是,此时的普洱茶市场却是畸形的。茶叶毕竟是消费品,生产出来后如果没被消费,那只会造成产量过剩。由于大量的普洱茶生产出来后,并不是被消费掉,而是被囤积起来。而大益及下关两大厂的一些传统产品如7542、甲沱,也被这种虚假的繁荣将价格推升至高位。在2007年初,当年新出厂的7542、甲沱的价位被推到了历史高点,无数的茶商、投资者聚集云南及广州芳村,砸下重金购买两大厂新出厂的普洱。


一时间,城头风云变幻,从报纸到网络,从茶厂到消费者,纷纷对普洱茶的未来产生无数美好的憧憬,这一憧憬,甚至使得普洱茶的故乡云南省思茅市在2007年初改名为普洱市。只是,所有人都不知道,危机已经悄悄来临。


在2007年的春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发轫自2000年初,经过5年酝酿,才开始繁荣了2年不到的中国普洱茶市场突然崩盘了。


对于普洱茶的从业者来说,2007年的春天不仅没有春暖花开,反而成为暴风雪不断地寒冬。崩盘从两大厂指标性的茶品7542、甲沱开始,然后逐渐蔓延扩散至整个普洱茶市场。

 


在7年后的今天来审视当时的崩盘,其实会发现,崩盘的根源早就埋下。市场的混乱无秩序,投资者的过度投资,消费者的过度狂热都是崩盘的原因。但是,最关键原因还是供需失衡,普洱茶的供给在那段时间远远大于需求,甚至有人断言从2005年到2007年这2年时间里所生产的普洱茶,足以支撑整个市场10年的消耗。


于是,在这一背景下,普洱茶市场的崩盘自然不难理解。一时间,人人自危,小茶厂倒闭,无数普洱茶商结束营业,无数原本抱着尝鲜心态的普洱茶消费者仍然转回购买绿茶、乌龙茶。


在2007年那样一个普洱茶严冬,普洱茶市场开始了自我调节及自我洁净。在2007年那轮洗牌之后,只有实力雄厚的茶厂及茶商活了下来,也只有真正喜欢饮用普洱茶的消费者坚持了下来。


这时候,大益作为普洱茶市场的龙头生产企业,开始了一系列的动作,首先就是稳定价格,其次,则是去中国中央电视台做广告,提振消费者及茶商的信心。而下关,则因为危机,与其几大经销商开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昌泰则在陷入低谷后, 开始调整其战略。

 


从2008年开始,普洱茶的生产秩序,市场秩序开始逐渐得到规范与恢复。而普洱茶的全新国家标准也在这一年被确立。可以说,2008年是普洱茶自我升华的一年。这一年里,没有了无序的竞争,没有了不良商家夸张的宣传。有的,是秩序的恢复。应该说,没有2008年的调整,也不会有2009年普洱茶的回暖。


在2008年,几乎所有普洱茶的从业者依旧觉得市场惨淡。广州芳村经营普洱茶的商家甚至出现数日无任何交易的局面。当时,全球陷入美国次贷危机的旋涡,中国经济也无法独善其身,这使得原本惨淡的普洱茶市场更是雪上加霜。


回顾2006年至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中国普洱茶走势便会发现,中国宏观经济可以严重的影响普洱茶市场。就2007年崩盘来说,是因为市场内生动力、外部炒作过于疯狂,使得整个市场处于严重过热状态。所以,在市场自我调节的干预下,产生了崩盘,产生了挤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