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茶资讯 > 市场动向 >

透析普洱茶:普洱茶危机的真相

2014-12-11 13:06来源:未知阅读:3 收藏
 

普洱茶在经历了2007年的大萧条之后,今年又遭遇了成交量持续下滑的低谷。大量产品价格下跌甚至拦腰,无人敢接手,市场一片怨声。崩盘论开始横行,席卷整个茶评界,紧接着相关人员开始出来公开辟谣,谓之:回归理性消费。


当然也有人喊出:这只是行业产业化道路的分水岭罢了,各家都别意淫了。信不信由你,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首先,我们回到2007年。云南省普洱茶协会宣布自2007年7月1日起,将正式启用“普洱茶”证明商标,并与云南龙生绿色产业有限公司等63家茶叶企业签订了使用“普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合同。这是在开始整顿当时市场上普遍存在粗制滥造、以次充好、以新充旧、短斤少量等欺骗消费者和损害行业声誉的不良行为的开端,也是预示萧条达到制高点的标志,说明当时的畸形茶市已经严重阻碍普洱茶行业健康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当时的普洱茶协会人员都是各家茶企boss,说明当时的市场已经完完全全的超出了他们的控制范围。这是第一次事件,我们如果再往前翻,几乎看不到和行业产业有关的大环境变动。云紫轩普洱茶。


  再来看这一次的危机,起点在哪里呢? 2013年春节前夕发布的“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携手“控制三公消费”是起点,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将时间的节点向前推动一年,因为当时的政策是针对春节的,也就是说从2012年年底就开始酝酿的,当时的《农业部关于促进茶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就是一个信号。这点也充分看出我们的普洱茶企都没有危机意识,竟然没有嗅到国家要开始整顿扯高气扬的高端礼品茶。然后2013年就是对整个茶行业标准的大举修订,关于茶叶质量问题的报道也开始多了起来,主要集中在农残、稀土等检测问题上。


  2014年,《有机茶管理办法》、《广州限制商品包装暂行管理办法》也提上日程,礼品茶市场正式陷入危机,预示着政府开始阻断不正常的产业链后端市场。至于成品半成品市场很多茶品无人接盘就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因为多年来很多中高端产品的消费群体主要在政府、企事业单位等相关人员。从年初大量标准的修订实施,到如今发出的关于农残、稀土以及包装等违规的通告都说明产业化进程开始波及到产业链前端流程了。由此看来,政府这是要逼茶企上梁山的节奏啊,产业化势在必行!

 
  为什么不是所谓的“崩盘”大家大概明白了吧!这一次和2007年那一次完全不同,这一次的萎靡是整个茶行业,而且关键点在于外部大环境大政策的巨大变动。又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是“回归理性消费”呢?这次提出回归理性消费的人主要的着眼点在于亲民茶增加、价格下沉,就这点其实真实原因还是政策法规的更迭。其实以前所有亲民消费和中低价格消费都存在,不过大多数茶企却对这些不以为然,所谓厚利红眼,便将整体的重心都转移到了中高端礼品茶市场。随着“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控制三公消费”等法规政策的落实,将茶企之前重金投入的中高端礼品茶市场完全限制,这才导致“回归理性消费”的谬论,其实更准确的是说“被逼的回归理性生产”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