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大白茶

2014-06-25 15:13来源:未知阅读:3 收藏
 

       景谷大白茶传说
     
       大白茶产自景谷县,海拔1600米。陈六九去江迤(即澜沧江)边做生意,在茶山坝发现白茶种,便偷偷地摘得数十粒种籽,藏于竹筒扁担中,带回秧塔。  先种在大园子地,经数年培育,成长很快,而后扩种到周围十四块茶地,曾达三、四亩面积,年产三、五担茶。目前,大园子地还存活着大白茶树,其中有株基茎围达88厘米,胸围61厘米,主干分枝六个,树高4.26米,树幅35×360厘米,年产白茶六、七市斤。这株茶树是陈六九第一次所种的母树,距今已有150年左右。历史上大白茶的制作方法,鲜叶采下后,随即手工杀青,然后摊凉揉捻,揉捻一道后,经充分解块,均匀地摊在蔑笆上,曝晒到半干时,再复揉一道(称为收二道浆),然后抖散,晒干即成。

       大白茶成品外形美观,白毫特显,茶味清香,并具有橄榄清香的特点。在封建王朝时曾制成龙须茶,以红丝线扎成谷穗状,进贡朝廷,称为白龙须贡茶。现在的大白茶已改为烘青茶做法。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叶初展,经杀青、揉捻、烘干而成。大白茶外形条索硕长壮实,银毫闪烁,形状优美。内质香气浓郁清鲜,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冲泡在玻璃杯中,恰似片片玉兰茶瓣悬浮水中,令人兴趣盎然。

      产地及特征

      原产中国云南省景谷县民乐乡大村秧塔。在当地广泛栽 培。 秧塔地处高山密林的云雾山中,气候温凉,种植历史已有150多年,今老种树尚在。云南其他茶区有引种。

      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显,分枝密,叶片下垂状着生。叶片特大,宽椭圆形,叶色深绿,叶面隆起,叶身内折,叶缘平,叶齿浅粗,叶尖渐尖,叶质厚软。芽叶粗壮,黄绿色,茸毛特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63.8g。花冠直径2.6~5.3cm,花瓣7~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果径2.2cm,种子褐色,种径1.5cm。云紫轩普洱茶。

      特性:生长势和持嫩性均强,发芽整齐,新梢年生长6轮。春茶开采期在3月上旬。产量高,每667平方米可达200kg左右。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8%、茶多酚29.9%、儿茶素总量15.3%、咖啡碱5.2%。适制红茶、绿茶和普洱茶,品质优良。抗寒性弱。结实性弱。 适栽地区:云南南部和西部茶区。 栽培要点:深挖种植沟,施足基肥,育苗移栽采用双行双株或双行单株种植,每667平方米植3000株左右,严格多次低位定型修剪。注意预防冻害。

       大白茶产品特点

       茶树品种优良,芽叶满披茸毛,成茶肥硕重实。白毫显露,条索银白,气味清香,茶汤清亮,滋味醇和回甜,耐泡饮,以产地特色命名。白茶与其他茶不同,外形特白,卖样好,于是当地土官责令精心采制成“白龙须贡茶”,向朝廷纳贡,成为稀有珍品。

       大白茶适制多种茶类,制作传统晒青茶,以春茶为佳,谷花茶次之,尤以清明前最好,称明前春尖,制成炒青,烘青茶类,香气更好,毫色银灰,汤青绿。制成红茶:金毫显露,条索肥硕、口感甚佳。1981年,大白茶被评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被列为地方名茶良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