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不炒火塘来烤
扎帕给茶友准备了两大铁壶茶。一个茶汤颜色深,一个浅,喝起来口感也不同。原来为了让我们体验传统的普洱文化,扎帕特意为我们准备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煮好的茶。茶色较深的就是现代工艺的制茶,香气浓,茶味足。而颜色浅的就是鲜叶烤焦的传统工艺制茶。由于没有经过杀青、揉捻,茶味非常清淡,但因为烤过,有很浓的烟味。
原来,拉祜人摘了茶叶,好的茶芽和嫩叶卖掉,一些带枝的较为粗糙的叶子挑拣出来后,他们舍不得扔掉,就用手拿着茶枝在火塘边烤,直到把茶叶烤得稍焦,就可以喝了。但这种烤茶的方式拉祜人现在已经不用了。因为各个制茶厂都开到了寨子里,有现代的制茶工艺。拉祜人交了鲜叶也会留一些现代工艺制的茶自己喝。
茶友去的第三天,就是拉祜人传统的新年,他们也要杀猪宰羊焙好新酒迎接新年。寻茶团不仅喝上了传统工艺的普洱茶,还有幸喝上了一杯拉祜人新焙的包谷酒。甘、醇、浓浓的花香,一杯下肚,千回百转,此行的滋味都在里面了。
茶山行:
在拉祜族长家喝传统普洱茶
云南西部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普洱茶行销八方。日前,佛山日报与斗记茶业合作,邀请读者组成寻茶团,探秘西双版纳的古茶山。现在喝普洱茶,基本用的都是浸泡法。但作为当地土生土长的原居民,他们世世代代守着茶园,生活离不开茶,他们又是如何喝普洱茶的?我们去到曼迈拉祜族的族长家,喝上了一杯族长特意为我们准备的古法普洱茶。
古法喝茶不泡要煮
通往西双版纳的茶山都是蜿蜒崎岖的山路。蓝天幕下,是团团的白云和青翠的山脉。沿着山路,一个弯接一个弯,行至远山的深处,到了勐海县勐混镇贺开村曼迈寨,这里居住着160多户700多人的拉祜族。
一个用木头和泥瓦搭建的吊脚楼就是族长扎帕的家。这座两层的吊脚楼,一楼高一米左右,用来养鸡、养猪,二楼就是拉祜人生活起居的地方了。
沿着木梯子上到二楼,族长扎帕的家人已经换上了盛装迎接我们的寻茶团。扎帕今年63岁,世袭了父亲族长的位置和威望。在地板中间,一堆篝火热情地燃烧着,那就是拉祜人的火塘,一年365天不息的。火塘旁,扎帕和儿子威严地坐着,旁边是两个已经煮好两种不同茶的大铁壶。
虽然扎帕不会汉语,但热情的笑容,从他布满皱纹的脸上散发出来,特别亲切。家人拿来一大堆白搪瓷杯分给茶友,扎帕立刻起身将大铁壶的茶倒给茶友品尝。
原来,拉祜族人生活离不开茶,每天都要喝茶。在过去,一家人在火塘边吃完饭,洗完炒菜的大铁锅就用来煮茶。放一些茶叶,一大锅水,煮开之后,饭碗当茶杯。说茶汤茶汤,拉祜族人真是把茶当汤喝了。现在,拉祜族人煮茶不再用铁锅,而是大铁壶。每天早上起床,先在火塘上煮一大壶茶,全家都当水喝。煮好的茶放在一年365天不熄的火塘边保温,喝完不断续水,一壶茶能喝一天。
感通问茶——普洱茶历史遐 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