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之后,普洱茶怀着巨大的伤痛,更加稳步的前行,虽然非常缓慢。从10年到今天,普洱茶在高速发展,基本摆脱了07年的阴影。今天我们谈一下关于普洱茶的投资收藏和市场消化。
记得2010年,人民网曾援引《经济参考报》报道,仅广东一地,普洱茶历年来的囤积量在10万吨以上,而云南企业的毛茶囤积,也在10万吨以上。这个数字并没有包括北京、上海、郑州、西安等茶叶市场的囤积,也不包括一些私人的收藏在内。根据云南2000年到2009年的普洱茶生产量来看,几大部分的普洱茶并没有到消费者的手中,而是囤积在从业者的仓库里,被真正喝掉的普洱茶,相比于生产量来看,基本上是很小的一部分。从我们观察的现象来看,普洱茶的消费者在逐年增加,并且增加的速度还不低,但为什么普洱茶会有如此大的囤积量呢?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主动囤积,等待升值。
由于普洱茶在“越陈越香”的号召下具有升值的潜能,并且升值的速度大于其它行业的投资,所以一些投资人将普洱茶视为未来盈利的项目进行投资。这种投资多半是有目的和计划的,他们等待的是时间的价值能够在普洱茶的身上重现。
这是囤积普洱茶的主要力量之一。
2、被迫囤积,无法出货。
大多数经销商,特别是末端的经销商,他们为了在疯狂的普洱茶市场中赢得更多的利益,所以或多或少地囤积了部分普洱茶,他们被认为是击鼓传花这个游戏的最终接花人。
现在,我认识的一部分经销商愿意将自己囤积的普洱茶低价转让,但无下家接手。
据估计,大部分的普洱茶被囤积在经销商手中。
3、跟风投机,无奈套牢。
在普洱茶的炒作中,有一些人既不是看中长远的利益,也不是普洱茶的从业者,他们是被普洱茶的高额利润吸引进来的跟风投机者,他们多半是普通市民,对市场的风险,意识很差,因此也成为被迫收藏普洱茶的一群。
这部分人数量众多,分布最广,其手中有多少的产品,无法统计。
4、私人收藏,原因不明。
普洱茶兴起之后,出现了一批批的收藏者,他们有的是自己爱好,收藏起来作为以后自己饮用的茶品,有的是自己也不知道原因的,当然,这部分人,他们是不需要靠普洱茶发家致富的,所以收藏不会影响后期的普洱茶市场的走向。云紫轩普洱茶。
这部分人收藏了多少的产品,也是无法统计的,但估计不会多,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我们所担心的是,如此大的囤积量,将怎样消化,对普洱茶的市场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可以肯定的是,像2004年到2007年这几年间普洱茶的疯狂的现象,不会再有第二次了。我们前面分析过,炒作这一营销行为,利用的是信息不对称,而现在,普洱茶经过热炒,已经变成了一个大众熟知的产品,一旦某个产品被大众关注和消费,便失去了炒作的基础。再说了,即使再来一次这样的炒作,普洱茶这是完成了“移库’的动作,并不能真正被喝掉。如果普洱茶不被喝掉,而是当成股票一样的产品,那么它的命运之能是市场囤积越来越多,参与者越来越众,最终形成一个大大的泡沫,然后破灭。
如果要将这么庞大的库存消化掉,会有什么样的方法呢?我们来探讨一下——
1、“越陈越香”的概念被认为不存在。
2、通过深加工来进行消化。
3、通过重新包装后走消费路线。
4、开发海外市场。这有点痴人说梦的意思,一般情况下,商业化越发达的市场,越难使用炒作的手法。
5、发现普洱茶的其它巨大的用途。
6、老老实实推广普洱茶,使其健康功效大于“越陈越香”,使其变为大众的饮品而非投资品。
在以上的各种猜想中,我认为2和6是比较靠谱的。但问题在于,这些习惯了赚机会钱的收藏者,他们能有耐心去开发普洱茶的市场么?
囤积在市场上的普洱茶,迟早会是普洱茶界的一颗威力不小的定时炸弹,所以建议普洱茶企业,赶快找到属于自己的消费普洱茶的细分市场。
什么是“乔木普洱茶”?乔 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