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在我国六大茶类中被列为黑茶,它是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后发酵工艺加工而成的散茶或紧压茶,属双发酵茶,即酶促氧化和微生物转化,这是在所有茶类中唯一的一种双发酵茶,由于它的特殊性,功效显著,才使它在其他茶类中脱颖而出。但对普洱茶的研究上不能等同于其他茶类,要广泛得多,复杂得多,如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茶多酚大量散失,但在降“三高”方面且大大优于发酵前,这就需要新的方法和途径去探索普洱茶发酵后新的物质结构及功能机理。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普洱茶降血糖的报道,这表明普洱茶中肯定有可以治疗糖尿病的物质,研究人员发现普洱茶在经人工渥堆发酵或长期的存储过程中茶褐素会大量地增加,使茶汤变得红浓。茶褐素是普洱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是研究的重点。
越陈越香是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市场及茶友们所追求的目标,虽然普洱茶的年代寿命尚无定论,但普洱茶的“陈”已成为事实。从普洱茶陈化后的物质结构看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普洱茶在长期储存中茶多酚大量减少,从而使茶汤变得苦涩味降低,改变了原来的物质配比;二是由于普洱茶的许多物质发生了氧化聚合反应后又生成了一些新的物质,如茶褐素、茶多糖重组等,使得茶汤红浓透亮、醇厚滑爽、回甘绵长;三是芳香类物质的转化而变得陈香。显而易见,茶多酚几乎殆尽,而茶褐素的生成与增加是普洱陈茶的主要价值。
茶褐素原本是一种水溶性色素,属多酚类物质,主要由茶黄素和茶红素氧化聚合而成,在普洱茶原茶中含量较低,约0.3%左右,通过现代物理工程技术浓缩提取的茶褐素可达到90%以上,由于在提取过程中釆用了超滤技术,普洱茶中的大分子物质全部被除掉,如农残、细菌、矿物等;属纯物理提取,没有任何添加剂,所以茶褐素作为目前新开发出来的一种普洱茶精品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三高”患者的关注。
现在我们再来谈谈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多发病,已成为了人类生命的第三大杀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饮食结构在改变,加上日渐加重的环境污染及生存压力等因素,糖尿病的发生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中国现有糖尿病患者达9240万例,居全球之首,印度居第二位为5080万例,预计到2020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将超过2亿,我国又是糖尿病的高发区,所以对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世界各国政府都极为重视。糖尿病一般常见的分为两大类:I型和Ⅱ型,I型糖尿病是先天的属胰岛素依赖型,发生率较低,不到10%;而Ⅱ型糖尿病发生率在90%以上,主要由后天不健康饮食结构和环境因素引起的,特别是营养过剩及肥胖者人群中发生率最高,它是由于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不足而造成的,从而引起体内糖类物质及其它营养物质代谢紊乱,因而出现血糖升高及耐糖量降低,最后导致心脏、肾、脑等多器官病变,临床常表现为血糖、血脂、血压、尿酸等升高及“三多一少”。其胰岛素信号在传导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阻断作用,而胰岛素的受体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活性的增强起到了重要的失调功能。所以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是治疗糖尿病最热门的研究靶标。目前用于临床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药物,大多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药品,单纯降糖效果虽好,但它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也是很明显的,有的还会引起并发症的加重,而糖尿病人的死亡又往往在于并发症上。因此急需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靶标药物。
研究人员将茶褐素与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点对点的靶标实验中,对其活性抑制率可达95%以上,而且从长期的观察上看并未发现毒副反应,宜长期服用,是最为理想的靶标药物;同时,茶褐素在软化血管、降血压、降脂减肥、降解尿酸等方面效果明显,可治疗Ⅱ型糖尿病中的并发症,所以茶褐素在治疗Ⅱ型糖尿病中则可达到多靶同治的理想效果,并在临床实验中得到证实。这项技术的发明无疑是对人类作出了一大贡献,更是广大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福音,当然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还需更多传播者们的艰辛努力。
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褐色食物并不陌生,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茄子、葡萄等,人们常用来作保健食品,可见色素对人体所发挥的作用。
浅谈普洱茶中的茶多酚 05-25
普洱散茶的品质特征 05-24
解析普洱茶口感专用名词 05-24
新人如何选购好的普洱茶呢 05-24
为什么普洱生津? 05-24
辨识普洱茶散茶的基本 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