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普洱茶?什么是澜沧江原生普洱茶?
答:普洱茶是以地域命名的云南传统历史名茶,也是中国的历史名茶。2006年10月1日实施的《云南省地方标准》规范了普洱茶的定义:“普洱茶是云南省特有的地理标志产品,是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的茶叶。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大类型。”定义包括了几方面的内容:一是云南省一定区域,即临沧、思茅、西双版纳、保山、德宏、大理等州市的产茶县;二是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三是经过后发酵加工;四是具有独特的外形和内质特点。
澜沧江原生普洱茶是云南临沧澜沧江茶业有限公司独家采用临沧当地云南大叶种乔木茶茶青,在当地设厂,采用特殊工艺技术设备生产的普洱茶。是经杀青、揉捻、日光干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茶品,其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该公司除生产原生普洱茶外,还生产原生茶系列产品,其中有原生绿茶、原生CTC红茶和原生茶饮料,是国内外生产原生茶饮料的唯一企业。
2、原生普洱茶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原生普洱茶具有明确的地域性、工艺性特点。原生普洱茶必具备《云南省地方标准》中对普洱茶内质限制性的规定,应具备下述条件:一是原生普洱茶与其它普洱茶一样,其产地只能是云南境内的一定区域。普洱茶产地区域为临沧、思茅、西双版纳云南大叶种茶分布地区,即澜沧江中游一带,而原生普洱茶的产地仅为临沧市,其厂家为临沧澜沧江茶业公司。二是制作原生普洱茶的茶树品种只能是云南乔木大叶种茶。三是原生普洱的原料只能是晒青毛茶。四是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必须达到或超过38%。水浸出物是指茶叶浸泡后,溶解在茶水里的各种物质的总称,其含量高低,是区分制作普洱茶的原料是否属于云南大叶种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保护普洱茶原产地限制性规定。采用云南大叶种乔木茶加工出来的原生普洱茶,无论生茶还是熟茶,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都能达到或超过38%。
3、澜沧江原生茶的原产地、原生态、原质原味的含义是什么?
答:原产地:云南是茶树的原生地,临沧是茶树原生地的中心地带。这里有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年代最为久远的野生茶树群落,有地球上最大、树龄最长的栽培型古茶树和古茶园。临沧的勐库大叶种和风庆大叶种是国家优良品种。临沧市的茶叶面积和产量均为全省第一。
原生态:临沧属亚热带低纬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穿境而过,上下不超过2度,低纬度、高海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地大多数为红壤、赤褐壤。大自然造就了最适宜茶树生长的环境,培育了大面积的乔木型茶园。而且茶园不施化肥,不打有机农药,使茶叶品质无污染、无金属含量和无农残,保持了原生态品质。
原质原味:临沧澜沧江茶业有限公司引进和采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成果和技术,引进日本、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印度等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使澜沧江原生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叶的原质原味。澜沧江原生茶是最优越的自然环境、最优良的茶树品种和最先进的制作工艺三者完美结合产物。
4、什么是澜沧江原生普洱茶的基地茶?
答:普洱茶的品质优劣,决定于茶树原料的品质。澜沧江原生普洱茶的原料全部来自于澜他江西岸的云县大朝山西镇、大寨、茶房、涌宝、漫湾等乡镇。其中的茫绿山古茶、娜罕古茶园、白莺山古茶园为澜沧江茶业公司管理或租赁经营。这些茶园的茶种具有多样性、地域性等个性特点,业主和农户实行科学管理、合理采摘、分类加工,并以当地名冠名。这类茶品由于受茶园规模和数量限制,质高量少,仅能满足少量茶叶消费者和爱好者的饮用和收藏。
5、原生普洱茶的春、夏、秋如何划分?
答:原生普洱茶的春、夏、秋茶是以一年中茶青采制时间的季节性特点划分出来的。
春茶:是立春节令至立夏节令期间采摘加工的茶。春茶有明前茶、雨前茶、春尾茶之分。明前茶为清明节以前生产的春茶,称早春茶,它芽叶细嫩多白毫,是一年中最好的茶叶。它又可分两拨,第一次萌发第一次采制的春茶称“头拨茶”,第二次抽芽后采制的叫“二拨茶”,又叫“春尖”。雨前茶,即谷雨节令以前采制的春茶,又叫“春中茶”谷雨至夏节令所采制的茶叶称“春尾茶”。
夏茶:指立夏至立秋节令前采制的茶。晒青毛茶的“二水茶”,指芒种至小暑期间采制的夏茶,滋味浓厚,又称“细黑条”。
秋茶:指立秋至白露之间采制的茶,又叫“谷花茶”,“白露茶”,白毫纤细富光泽,叶条色微黄,内质较夏茶为佳。
白露节令以后所采制的茶叶称为冬茶,其白毫光亮,叶茶枯黄少油润,内质滋味淡薄。云南除低热区有少量采摘外,大部分茶区几乎不采冬茶。
6、原生普洱茶的主要类型是哪些?
答:原生普洱茶同其它普洱茶一样,依其储存方式、茶树分枝习性、发酵程度、外型形制等,可分四个大类,每个大类里,包含了各自不同的小类。按储存方式,可分干仓原生普洱茶和湿仓原生普洱茶;按茶树的分枝习性,分为乔木原生普洱茶和其它普洱茶;按发酵程度,可分为生茶、熟茶;按成品形状,可分为原生普洱茶和原生普洱茶紧压茶。紧压茶中,再细分为原生普洱饼茶、沱茶、砖茶、特型普洱茶。
7、原生普洱茶是不是传统的“黑茶”?
答:我国茶叶专家将茶叶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和黑茶六大基本类型。又按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可分为全发酵(红)、半发酵(青、白、黄)、不发酵(绿)、前发酵(黑)、后发酵。普洱茶属后发酵茶,不是黑茶。原生普洱茶是经过再加工的别具特色的后发酵茶。
8、“干仓”、“湿仓”原生普洱茶有何区别?
答:干仓原生普洱茶,是指存放于干燥、通风,空气湿度小的仓库环境里的原生普洱茶。“干仓”的干,是干燥之意,它不是普洱茶的制造工艺,而是后期保管的一种方式或环境,同一种普洱茶,长时间储放在干燥环境下,储藏期间茶品的转化速度、转化方向、品质特点与“湿仓”环境储放形成鲜明的对比,品质截然不同。湿仓原生普洱茶,指放置于空气湿度较大、高温潮湿或阴凉潮湿的仓库里完成陈化的普洱茶,它是后期保管的一种方式或环境。
刚脱离仓储环境的干仓原生普洱和湿仓原生普洱茶,品质上有较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干仓原生普洱茶外形光洁,透活力、陈香、浓郁高长,茶汤红艳明亮,滋味醇厚,喉部、鼻腔有较强的燥热感。尤其在香气上,陈香优于湿仓的普洱茶。湿仓原生普洱茶初期有较明显的霉味,外形色泽较乌暗,陈香低淡,水气较重,茶汤红浓欠亮,味较甘甜,喉部滑感较明显,湿仓普洱茶滋味往往比“干仓”普洱茶甜,随着出仓时间变化,品质逐渐趋向干仓茶,霉味、水气逐渐减退至消失,汤色亮度增加,茶品渐趋完美。干仓湿仓,只是原生普洱茶两种不同保管方式和环境,两种方式都可灵活运用,可先湿仓后干他,也可先干仓后湿仓,也可反复交替使用,最终获得优良的茶品。
9、原生普洱茶是乔木普洱茶吗?
答:乔木普洱茶是根据茶树的分枝习性(即树型特征)命名的,普洱茶,其意为该普洱茶的茶青来源于高大的乔木型茶树,也称大茶树,原生普洱茶也是乔木普洱茶,其原料茶青来源于高大的乔木型茶树。
乔木茶,也即大树茶,这类茶品的原料来自乔木大茶树,茶树处于自然环境下,个体生育空间大,没有受到人为的采摘刺激,树体主干明显,一级分枝部位高,顶端优势较强,单株树型高大,树姿开张。现代茶园为方便采摘,采取不断限制顶端优势,促进低位分枝,扩大篷面、矮化树型,提高单产。现代茶园茶仍属乔木型大叶种茶。乔木茶茶青芽叶粗大,条索肥壮。
10、什么是原生普洱生茶?什么是原生普洱熟茶?
答:原生普洱生茶,是指以澜沧江中游一带生长着的云南大叶种茶青制成的晒青毛茶为原料,不经过人工发酵、渥堆处理,但经过加工整理、修饰形状的各处云南茶叶统称(饼茶、砖茶、沱茶)。原生普洱生茶由于没有经过人工快速发酵处理,耐储性较好,早期较多地保存了晒青毛茶的品质特性;其香气主要表现为荷香或清香中透着青草气味,滋味浓烈,呈金黄色茶汤。随着存放时间延长,茶叶陈化加深,“青草味”等香气消失,香气趋向纯正,陈香彰显,苦涩味减淡,汤色加深渐变深红褐色。
原生普洱茶熟茶,指以云南大叶种茶青制成的晒青毛茶为原料,通过“渥堆”、“发酵”等人工增温增湿的方法进行处理,促使晒青毛茶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快速发酵、氧化形成的“再加工茶”,又称为“现代普洱茶”。其散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似于猪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的陈香气,耐贮藏,愈久愈醇,品质愈好。
11、原生普洱生茶与原生普洱熟茶有何不同?
答:原生普洱生茶、熟茶,是根据其加工中发酵程度不同进行命名的两种茶。因加工工艺不同,形成的两种茶各自不同的品质特性。原生普洱生茶,是制造原生普洱熟茶的原料,由于未经发酵处理,早期较多地保存了晒青毛茶的品质特性;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等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茶性刚烈,耐储性强。其香气主要表现为荷香或清香中透着青草气味,滋味浓烈,茶汤是金黄色。随着存放时间加长,该茶陈化加深,青草气味转化消失,香气纯正,彰显陈香,茶叶水浸出物逐渐减少,苦涩味减淡,汤色加深逐渐变为红褐色。直达茶汤红浓明亮,叶底是猪肝色,陈香高远,滋味醇和而完全熟化。
原生普洱熟茶,因其加工过程中经过了增湿、增温和短时间的渥堆发酵处理,晒青毛茶湿热作用和大量微生物作用下品质发生了变化。首先是色泽转红转暗,引起茶汤逐渐变红;其次由于茶叶内部高分子化合物的分解转化,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和热量,叶细胞收缩,茶叶条索变紧变细,部分高嫩度茶叶在果酸的参与下凝结为各种团块状茶叶;第三,茶叶内的高分子化学物的降解转化和大量的二氧化碳、水及热量的形成,直接导致了茶叶减重(即制耗产生的原因),减重率达15%—20%;第四,茶叶、香气、滋味物质在微生物和湿热作用下发生巨大变化,青草味等低沸点物质消失,陈香增强,苦涩味减淡,逐渐形成普洱熟茶特有的“茶条猪肝色,汤色红褐明亮,味甘甜润滑”的品质特性。这种变化是不可逆转的,原生普洱生茶可以加工为普洱熟茶,而原生普洱熟茶是无法再加工为生茶的。
12、什么是原生普洱散茶?精制原生普洱散茶的代表性产品有哪些?
答:原生普洱茶散茶,是指在制作过程中没有经过蒸压成形,保持了茶叶条索的自然形状的各种散状普洱茶,它有毛茶和精制茶两类。毛茶没有经过分筛整形,条索长短、粗细、轻重不匀,相互混杂,品质也参差不齐,这种毛茶是茶青经加工形成的初级产品(如生茶)或经人工发酵的毛胚茶(如熟茶)。精制散茶是对毛茶进行分筛整形后得到的各种成品茶的统称,其条索长短均匀,粗细轻重一致,外形美观划一,品质一致。
精制原生普洱散茶可以分为两类,即原生普洱生茶和原生普洱熟茶。散状的原生普洱生茶成品一般分为春蕊、春芽、春尖、甲配、乙配、丙配,俗称“三春三配”。散状的原生普洱熟茶设级,依次为特级、一级至十级,共十一级。
13、什么是原生普洱紧压茶?
答:原生普洱紧压茶,就是以原生普洱茶为原料,经过蒸气蒸软(或增湿回软)并施加一定力量,压造成型的各种再加工原生普洱茶。主要有饼茶、沱茶、砖茶三个类型。紧压茶是中国制茶史上使用最早的技术和形制。受道教“天圆地方”思想影响,以饼茶为代表的紧压茶加工,自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饼茶的“圆”寓意“天”,“砖茶”的方寓意“地”。饼茶和砖茶寓意为“天地玄机”演绎了天地人和、自然率真、亲近自然的中国茶文化精神。云紫轩普洱茶。
14、原生普洱茶紧压茶的代表产品有哪些?
答:原生普洱紧压茶的代表产品主要有饼茶、沱茶、砖茶、特型茶等。饼茶:经蒸压成形,外型呈扁平饼状的茶叶。常以七块饼茶为限,用笋叶包装为一筒,故又称“七子饼茶”。传统的七子饼茶,每块净重357克,直径21厘米,中心厚度2厘米,边缘厚1厘米,有生饼熟饼两种,现代的饼茶,重量、大小都有多种变化。沱茶:经蒸压成形,外形“呈碗臼状”。四川又常以沱江水冲泡,因此而得名。沱茶也有生、熟两类,重量有多种。砖茶:经蒸压造成,为四方形,似砖头。也有生、熟二种,有长方形和正方形,重量不等。特型茶:经蒸压而形成的形状各异的原生普洱茶,如班禅紧茶(也称磨菇茶)、钱币茶、葫芦茶等。
15、原生茶的命名与以往茶叶的命名有何不同?
答:人有人名,物有物名,世间一切事物,为了相互区别,都要有一个名称。茶叶也不例外,过去对茶叶的命名,主要按几种情况:一是以产地集散地、山名、景观加上产品颜色命名,如滇红、滇绿、普洱茶、西湖龙井、尖山云雾、大理感通茶等。二是以生产季节命名,如春蕊、春尖、春中、春尾、早春绿、二水茶、谷花茶等。三是以产品加工工艺、造形和色调等命名,如银针、金芽茶毛尖、珍珠红、珠茶、玉环等。四是紧压茶类按仿制物体形状命名,如沱茶、砖茶、饼茶、柱茶、金瓜茶、元宝茶、钱币茶。
而原生茶命名与上述几类不同,它包含多方面内容:一是茶树原产地,说明产品是在世界茶叶原产地中国云南澜沧江中游临沧一带生产的;二是茶树原种地所生产的茶叶,即云南大叶种茶的勐库种和凤庆种所生产的茶;三是茶树生长地是原生态的,没有工业、农残、空气、水源等污染,茶树生长的自然生态良好,茶叶品质环保、卫生,对人体健康无危害,是生态茶;四是加工制作中,将传统工艺与现代高科技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当代世界先进技术,从设备、控制、生产流程操作、产品检测、员工素质、保管、包装等方面都加以改进,符合现代工业化要求和标准,因此产品最卫生,最生态,最有利于人体健康,达到原质原味的效果。所以说,原生茶最符合当代人的消费标准,受到人们的钟爱。
16、为什么说原生普洱茶是一种历史久远的茶?
答:唐代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人使用茶的历史至少5000多年。普洱茶,古代称“普茶”,至明万历年才定名为“普洱茶”,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民间有“武侯遗种”的传说,故普洱茶的制作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普洱茶到清朝才真正出名。《普洱府志》:“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十余万人”,可见当时盛况。清雍正七年(1730年),推行“改土归流”以后,云南即以普洱茶作岁贡皇朝,由思茅通判承领办送。普洱茶入贡,历时200多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后,法国、英国先后在思茅设海关,增加了普洱茶的出口远销,茶马古道随之兴旺。普洱茶除行销川滇藏外,还远销港澳地区、东南亚诸国、英国、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
“普洱茶”以普洱命名,这因为当时普洱是茶叶的集散地,澜沧江中下游所产部分茶叶,经骡马运输,到普洱交易售卖,商人在这里购得茶叶,再转销川藏滇各地和东南亚、英法等国。当临沧等地马帮,驮茶到普洱,又驮盐巴及日用品回来,因此普洱茶原料实际上大部分是临沧等地产的茶叶,并非完全是思茅、普洱所产之茶。加之,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国民党政府发展茶叶实际区域分工,设勐海茶厂,专门生产普洱茶,设顺宁茶厂,专门生产红茶。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临沧一带仍以生产出口红茶为主,凤庆茶厂的“滇红”名声远播海内外,当时临沧8县国营茶厂都生产“滇红”。而勐海、思茅以普洱茶为主,省政府每年从临沧指令性调拨几千吨晒青毛茶供勐海茶厂生产普洱茶,调几千吨晒青毛茶到下关茶厂生产进藏沱茶,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的中期。这样,似乎临沧就没有生产普洱茶,实际上是隐姓埋名,专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些年,临沧开始大量生产普洱茶,以双江勐库茶叶公司和澜沧江茶业公司等市内几十家茶厂以及龙润集团在临沧的厂为代表。而澜沧江茶业公司生产的原生普洱茶选料严格把关,加工设施和技术先进、质量管理严格,产品品质保留了茶叶的原质原味和主要成分,成为普洱茶中的一枝独秀。实际上它是继承和发扬普洱茶生产的传统工艺,采用当代高科技进行加工管理,创造性地发展和提升传统普洱茶品质,形成原生态、原质原味的普洱茶。可以说,原生普洱茶是一种历史久远的茶品,是最卫生、最放心、最健康的当代之饮。
17、为什么说澜沧江中游是原生普洱茶的摇篮?
答: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澜沧江过西藏,入云南出境后为湄公河,顺着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一直流入太平洋。在云南,澜沧江从迪庆州入境,流经怒江、大理、保山、临沧、思茅和西双版纳,1170公里流程,途经17个县市,为中游。该区域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土壤等资源优势,使它成为世界茶叶的原产地,是云南大叶种茶的中心地带。世界上发现的茶树种类共有4个类37个种和13个变种,澜沧江流域就有4个类31个种和两个变种。普洱茶产于澜沧江流域中游一带的临沧、思茅、西双版纳、保山、大理等地,因集散于普洱县而得名。普洱茶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到唐代成为重要商品,明代“士庶所用皆普茶”,清代入贡朝廷,成为中国的名茶。原生普洱茶是普洱茶大家族中重要一员,其原料来自澜沧江流域的茶树原产地,为凤庆大叶种和勐库大叶种茶。它将普洱茶传统的制作工艺与当今高科技技术、设施、工艺相结合,保持了原产地、原茶种在原生态环境的原质原味,达到了返璞归真的效果。因此,原生普洱茶最符合现代人环保、生态的时尚消费潮流,是一种最卫生、最放心、最健康的饮品。同时,原生普洱茶和其它普洱茶一样,创造和孕育了澜沧江普洱茶文化,汇聚了流域地区布朗、德昂、佤、哈尼、拉祜、傣、彝等少数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元素,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上述事实充分说明,澜沧江中游是普洱茶的摇篮,当然也是原生普洱茶的摇篮。原生普洱茶成为当地重要茶品,成为当地各族人民增收致富的骨干产品,是云南和临沧道地的民族品牌,必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18、为什么说临沧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种源地的中心地带?
答: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个多世纪,国际学术界根据印度阿萨姆的古茶研究,认为阿萨姆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后来在云南勐海、澜沧等地发现了古茶树,来自9个国家的181名专家学者,于1993年4月对这些古茶树进行了考察、研究。经过研讨,认为这些古茶树是比阿萨姆茶种更原始,起源更早的茶树,是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过渡类型茶树的结论。结论轰动了世界,雄辩地证明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而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心。我国资深茶叶专家陈椽教授认为,我国是最早发现野生大茶树的国家,尤其是云南,在澜沧江流域中游最为集中。他还认为,茶树是顺着河流、山脉的走向而天然或人为传播的。云南河流多,茶树从原产地沿着河流向向东、向南推进的过程中,茶树从本来属于野生茶种,为适应冬季气温的环境条件而慢慢变成中叶种和小叶种,而迁移至冬季温和而夏季炎热地区时仍保持了大叶种特性。
而在澜沧江中游的临沧、思茅、西双版纳等云南大叶种茶集中地区,因为临沧靠北,思茅、西双版纳靠南,许多澜沧江、怒江支流发源于临沧境内,河流多向南流,从所处地理位置分析,临沧大叶种茶的历史要比思茅、版纳长久,临沧在三州市中应是中心地带。这个结论,还可以从临沧发现的40多万亩古茶树中得到证明。凤庆县香竹箐古茶树,经多位专家考察和科学测定,认为是地球上最大的古茶树,树龄至少3200年。双江县勐库大雪山1.2万亩古茶树,最大一棵树龄专家测定为2700多年。
还有临翔区南美古茶园、云县白莺山古茶园、沧源、耿马、永德、镇康等县发现的古茶树,其中树龄许多都在千年以上。而西双版纳勐海县巴达大茶树树龄1700年,南糯山大茶树800年,澜沧县邦葳大茶树800年,景迈大茶树1000多年。纵观比较下来,临沧境内大茶树都比思茅、西双版纳的古茶树树龄长,有的甚至超过1000多年。这说明,临沧大叶种茶历史比其它州市长,临沧是古茶树原生地的中心地带,我国当代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说过:“世界最大的茶园在中国,中国最大茶园在云南,云南最大的茶园在临沧”,这是千真万确的结论。
19、“中国·临沧天下普洱第一仓”根据何在?
答:近几年来,部分专家、政要提出“中国·临沧,天下普洱第一仓”的观点。这个论断是否太武断或脱离普洱茶的历史和现状呢?回答是否定。临沧,确实是普洱茶的故乡,普洱茶尽管它以普洱县命名,但在普洱茶世界中,临沧普洱茶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临沧在创造普洱茶历史和普洱茶文化中功不可没。从历史上讲,临沧大量的茶叶靠马帮驮运到普洱交易,将加工好的普洱茶经临沧博尚、云州、鲁史等茶马古道从凤庆青龙桥过澜沧江进入大理、川藏交易。还有一部分茶叶驮运到下关加工沱茶,远销藏区和印度等国。从新中国成立前看,国民政府开办的勐海茶厂以生产普洱茶供内销和出口,临沧的双江、沧源、耿马茶区的晒青毛茶大量被收购到勐海加工,作为质好价高的上等原料,配以当地茶叶,生产出名优普洱茶。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年代,每年临沧有大量的晒青毛茶调拨到勐海、普洱加工普洱茶,还有部分茶叶调拨下关茶厂加工沱茶。而当地以凤庆茶厂为首的8个县茶厂,则大量生产“滇红”牌红茶供国家出口换汇。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取消了指令性调拨,但茶叶经销商每年从临沧收购晒青毛茶卖到了勐海、思茅等地,作为加工普洱茶的上好原料。临沧是云南普洱茶最大的原料基地,这是不争的事实。
临沧,长期以来茶叶面积、产量都位居全省榜首。临沧茶,除一部分生产加工红茶出口外,毛茶一部分流向思茅、版纳、下关等地加工普洱茶和沱茶,一部分在当地加工普洱茶、绿茶销售外地。如今,生产普洱茶的茶厂越来越多,如澜沧江茶业公司、凤庆滇红集团、双江勐库茶业公司,还有一些小茶厂,都主要生产普洱茶,产量超过2万吨以上。这说明,临沧确实是“天下普洱第一仓”,没有临沧的茶叶发展,云南普洱茶的产量不可能增加,普洱茶的品质也必将受到影响。
20、为什么说“茶就是临沧的历史,临沧历史最有意义的记载就是茶?”
答:“茶就是临沧的历史,临沧历史最有意义的记载就是茶”,这是从某种意义上讲的,是有充分的根据和理由的。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滇西和滇西南的澜沧江流域中游又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临沧是澜沧江中游5个州市之一,而且是茶叶面积最多、产量最大、古茶园茶树最多的地区,目前全市237多万人口中,有160万茶农,而工业商贸,也主要是加工茶叶和交易茶叶产品。临沧的经济社会发展与茶叶生产息息相关。这是其一。其二,临沧种茶饮茶的历史至少在4000年以上,这是有历史记载的。据考证,商周时西南夷中的濮人已经种茶,东晋常璩所著《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鱼盐铜铁、丹漆荼蜜……皆纳贡之”。说周武王于公元前1066年联合当时四川、云南部落共同讨伐纣之后,将巴蜀及西南夷所产的茶列为贡品。唐代茶圣陆羽《茶经》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唐代樊绰《蛮书》中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饮之。”银生城界诸山,为澜沧江中游两岸区域,其中含临沧各县。濮人,即现在的布朗族,临沧境内散居着众多的布朗族,他们是最早的茶农。之后,中国古代近代史籍中,记述了临沧各民族种茶制茶卖茶的历史。其三,当代种茶业、茶叶加工业和茶叶贸易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到临沧经济发展,离不开茶。茶产业与各族人民生活密切相关,茶被称为“摇钱树”,吃饭树、治病树、上学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已离不开茶。其四,临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民族的多姿多彩的茶文化,人们将与茶相关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形成了茶文化。这其中,包含茶史、茶故事、传说、戏剧、文学作品等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形态。谈到临沧文化活动,没有不说到茶文化的。这也说明茶就是临沧的历史。
21、明代学者徐霞客游览顺宁(凤庆)、云州(云县)时,怎样发现太华茶?
答:著名的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于明崇贞已卯年(十二年)即公元1639年八月初六至十六,考察了顺宁、云州,写下了万余字日记。离开保山,初七日,前弃担去者复来,买饭而同之行,到了当时的顺宁(今凤庆)。之后的八天中,或者去云州(今云县)或去鲁史镇,访问、考察,写了日记,记述了所去之处的人或事,有写山水、河流、山川、馆驿、茶庵、亭桥、渡口,也有写村街、温泉、寺庙等风物的。十四日,也就是他即将离开顺宁城渡江去鲁史镇的那天。早上他吃过早饭,出发上路,天黑时,歇脚高简槽。他写道:“又东北下七里,盘一冈嘴。又下三里,有一二家当路右,是为塘报营。又下三里,过一村,已昏黑。又下二里,而宿于高简槽。店主老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凤庆的名茶太华茶,从此记入了《徐霞客游记》,也说明凤庆在400多年前就能生产名茶了,其种茶饮茶历史长久可见一斑。
22、为什么说“临沧等地的古代濮人是世界最早的茶农”?
答:从史料记载看,商周时西南夷中濮人已经种茶。东晋《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伐纣,实得巴蜀之师……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说周武王联合当时四川、云南部落伐纣之后,将西南夷所产的茶列为贡品,并记有“园有芳翦香茗”。三国时的《本草》中记载“苦菜一名茶,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今云南)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唐樊绰《蛮书》载“扑子蛮,开南、银生、永昌、寻传四处皆有”。“扑子蛮”,即佤族布饶人和布朗族的先民“濮人”。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沿澜沧江居者号“普蛮”,亦曰“扑子蛮”。《云南各族古代史略》载,“布朗族和崩龙族历史上统称扑子蛮,善种木棉和茶树”。历史学家方国瑜考证,“蒲蛮,一名扑子蛮”,“在景谷、普洱、西双版纳、澜沧、耿马、临沧、凤庆、镇康、云县、保山诸处居民,都有蒲蛮族,自称‘布朗’,以往记录濮、扑、蒲都是‘布’的同音异写……古濮人分别名号甚多,当包有今布朗、阿佤、德昂诸族之先民。20多年前在澜沧江中下游发现的许多新石器,属‘忙怀类型’,而‘忙怀类型’属‘百濮’的文化遗存”。以上说明,居住在澜沧江沿岸一带的古代濮人,是临沧等地最古老的民族布朗族和佤族的先民。至今,布朗族以茶树为始祖,认为茶不仅孕育了人,还孕育了日月星辰,因此布朗族无论迁往何地都要先种茶,布朗山寨寨中心都保留祭祀茶树、敬奉祖先的祭台,凡布朗族居住的地方,都有茶树或茶园,布朗族至今还沿袭着最古老的手工制茶叶方法。
23、地球上最古老的茶树在何处?它说明了什么?
答:澜沧江流域中游西岸是世界上发现古茶树最多的地区。凤庆县小湾镇香竹箐发现栽培型茶园2000亩,有古茶树14000多株,其中最大的一棵古茶树,是目前地球上最古老的茶树。云南农业大学蔡新教授2003年2月18日测定,该古茶树高10.02米,树幅11.1米×11.3米,基围5.84米,胸围5.67米,胸径1.84米,一级分枝15枝。中山大学叶创新博士考察后认为,香竹箐大茶树属五柱茶原始种,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古老的茶树,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国家农展馆王广志教授考察后采用同位素测量方法,确定该茶树树龄至少已有3200年的历史。2004年初,日本茶叶专家大森正司、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林智博士考察后,也认为树龄在3200年以上。2005年美国茶叶协会会长奥斯丁进行考察,认为香竹箐古茶树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最古老茶树。还有些专家测定为3750年,人称该树为“茶皇”,世界各地的茶叶专家、学者和茶叶爱好者,纷纷前来考察、参观。香竹箐大茶树的发现,雄辩地证明,中国是茶树的原生地,而云南澜沧江中游的临沧市,又是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
24、沧源古崖画中如何记载茶叶和茶事活动?它说明什么?
答:临沧市沧源自治县境内发现的沧源崖画经专家考察论证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在崖画第一地点二区零散图形中,有一组图形中画着一个成人领着一个孩子采茶,右手抓着采到的茶叶。在崖画第四地点二区,画着两人在茶树上采摘鲜叶,树下站着一人,在接树上扔下的鲜叶。佤族是沧源世居民族,他们为汉晋时期闽濮中分化出来的望蛮后裔。他们同布朗族、德昂族一起,是历史上最早的茶农。至今还保留拜茶树,以茶为祭品的习俗。沧源古崖画记载采茶画面内容说明,临沧沧源一带至少在3000多年前就种茶、饮茶,说明临沧等澜沧江中游地带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心地带,临沧茶叶发展伴随着各民族繁衍、进化、发展的历史,在各个历史时代中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形成了各民族多姿多彩的茶文化。
25、普洱茶历史渊源是怎样的?
答:普洱茶,古代称“普茶”,又称“濮茶”,是古代濮人(今布朗族、德昂族、佤族)所种所制之茶,普洱茶历史可追溯到东汉时期,民间有武侯遗种(武侯为三国时的蜀国丞相诸葛亮)传说。所以说普洱茶至少已有1700年历史。唐代时期《茶经》、《蛮书》中记载着种茶、饮茶,但未具体说到“普洱茶”。历史上第一次提到“普洱茶”一词明代万历年间的谢肇制在《滇略》:“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云南茶正式叫普洱茶是元代。公元1644年方中通《物理小识》中有“普洱茶蒸之成团、西番市之”,这是“普洱茶”最早出处,到了清代就真正出名了。阮福《普洱茶记》中说:“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茶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思茅厅界也……,”后发展到鼎盛时期,号称10万担以上,官府将其作为贡茶。《红楼梦》、《战争与和平》等国内外名著中都描写到喝普洱茶的场面。普洱茶如史书称:“茶起于汉,兴于唐,盛于宋,鼎盛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以后,法国、英国殖民主义者在思茅设海关,增加了普洱茶出口,远销越南、缅甸、泰国,并转运到港澳及东南亚其他国家,甚至欧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设勐海茶厂、凤庆茶厂、下关茶厂,茶叶实业逐步发展。建国以后,我国的茶叶产业更是加快了发展,扩大面积,增加了产量,内销和出口都大量增加,普洱茶走遍世界。
26、原生普洱茶传承了中国制茶史上哪些经典技术?
答:原生普洱茶传承了中国制茶史上的经典技术,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原生普洱茶的采制技术、包装风格是最古老的制茶工艺的延续。茶青采摘后,经杀青、手工揉捻,再行晒干,然后用绵纸、笋叶、竹篓包装储存、售卖。这种制茶和包装方式,是我国最古老、最传统的普洱茶生产工艺,给人以朴至少、自然的感觉。二是饼茶、砖茶,保留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以及唐、宋、元、明、表、清的制茶形制,继承了中国古老的制茶文化。三是原生普洱茶的饼茶、砖茶,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制茶理念。饼茶,寓意“天”,砖茶寓意“地”,是天地、人和的理念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教、儒家思想是指导和创造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天圆地方”是中国人最古老、最典型的宇宙观。汉字的起源、制币技术、建筑等领域都体现着这种思想理念。可以说“天圆地方”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朴素、最古老、影响最广的思想,也是饼茶、砖茶形状诞生的思想基础,饼茶、砖茶也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载体实物。
27、为什么说“原生普洱茶最能代表临沧的历史文化”?
答:“原生普洱茶最能代表临沧的历史文化”的说法根据有几方面:第一,在远古先民的眼里,临沧和临沧的各民族,本身就是与“茶”和“茶仪”分不开的民族。临沧,西汉属益州郡徼外哀牢地,东汉属永昌郡鸠僚部,随朝属濮部,古代称临沧一带为“濮”,濮蛮地。“濮”人,是今天生活在临沧等地的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的先民。各民族种茶、饮茶、敬茶、祭茶,把茶视为“茶祖”,相互之间用茶联系,如以茶为媒,以茶为信物等等,形成了茶文化的习俗和传统。
第二,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临沧是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云南大叶种茶的物种资源对世界的贡献,是其它任何植物所不及的。云南大叶茶和茶种资源的传播和发展,普洱茶的制作和销售,开创了中国茶文化。临沧境内16个世居民族的茶俗、茶礼、茶祭祀、茶图腾等,展示了丰富的茶文化,演绎着人类认识自然、亲和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生活的历史,反映了临沧文明进步的步伐。
第三,原生普洱茶产于茶树的原产地,产于澜沧江中游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它继承了历史上普洱茶制作和加工工艺的优良传统和精华,又在新时代中采用先进的高科技技术、设备、工艺,创新加工制作工艺,提高茶叶品质,保留原质原味特性,适应当代人们环保、生态健康的要求,成为深受人们欢迎的饮品。在这个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中,也赋于原生普洱茶以新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人们新的思想和新的观念。
第四,原生普洱茶形制上保留了饼茶、砖茶、树茶、塔茶、瓜茶、币茶等多种形式,既是中国道教“天圆地方”思想的体现,也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体现。还有丰富的多姿多彩的茶道、茶艺,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综上所述,原生普洱茶最能体现临沧的历史文化发展的特点,最能反映临沧境内各民族在长期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的斑谰多彩的历史文化。
28、临沧为何称为“生物优生地带”?
答:我国气候专家吕炯称“临沧是生物优生地带”,理由,一是积温高,适合生物生长。全年平均气温16.5~19.5℃之间,≥100℃有效积温有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