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人物 >

百茶堂主艾田品旧老茶的心得

2014-06-27 11:46来源:未知阅读:3 收藏
 

早闻港人喜喝“旧六安”。在香港,一些著名茶楼酒楼都有陈年六安茶出售,价与普洱相当。一饼老字号普洱饼茶要价上万港元,一斤老号旧六安价格也不低。这也不能不让我这个“普洱迷”好奇。翻阅茶籍,得知六安茶事二、三。六安茶产于安徽祁门,有400多年历史。制法独特,整个制作过程分杀青、揉捻、晒胚、烘干、筛分、捡簸、捡剔、复烘、夜露、熏蒸、装篓、再烘焙等工序。加工后还要放置三年左右方宜饮用,越陈品质越好。从品质的形成特征看,也如同云南普洱茶具有“后熟”作用和“饮陈”特点。古人对六安茶的评述记载较多,其中,明朝屠隆称六安茶“品亦真,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红楼梦》中“六安”茶被当作“祛热火”的居家必备品。从古人对“茶性”的描述及茶叶的功用看都具有“性寒”的特点,看来并非是“篓茶”六安。

今年秋初,因一款老普洱茶的鉴评与香港茶叶收藏爱好者关先生夫妇在昆明结下了一段“茶缘”。他们珍藏了一些清末到民国时期的“老字号”茶和建国初期生产的茶。老号茶有云南旧时的“宋聘”、“同庆”、“普庆”、“同昌”圆茶和“末代紧茶”。建国后生产的有云南“红印”、“绿印” 圆茶等等。关先生对这些藏品都一一拍照展示。虽然我只是看了照片,但总有几分望梅渴止的感觉。关先生夫妇俩为人热情谦和,也精于茶道,很会品茶。也许是长期品尝老茶好茶的缘故,已修炼出不少饮茶心得。我看得出,他们对于茶,尤其是老普洱,都是性情中人。我们在一块除了喝茶讲茶外,已无暇顾及其他。分别前我们彼此互赠茶叶,以示留念。他们俩对我特别照顾,除赠送老茶照片外还赠送了剥散的“红印圆茶”、“百年孙义顺六安”(藏家标注)等五款好茶。这五款茶中唯独“孙义顺”本人只曾听说未曾品尝过。据海外报道,市面现存“孙义顺”六安茶出产年代为1930年,至于该字号的历史可能更早,一般在清末民初。得到一款“民国”稀罕茶,倍觉受宠若惊。于是,不敢丝毫轻视,选择闲日,备足了甘冽山泉,排除一切杂务,清淡用膳,静心品用。

茶叶是从竹篓中剥出的,干茶中混杂少许老笋叶。此茶为中小叶种茶,五、六级原料,属条型茶,并非今日市场中的六安瓜片。干茶深棕色有隐约的油光。由于年代久远,干茶干闻洁净,几乎无任何气味。虽然茶条中有一二团块,但已十分疏松, 有微弱的“茶胶”感,一派陈老相。茶底棕红,用料偏老,稍显硬。

茶汤棕色略显黄,晶莹透亮,如甘邑陈酒。香气纯高持久,香型为“老香”,与大多港台老普洱有些近似,唯觉有点清淡。茶性温和,早已不显寒性。滋味醇和干净,有少许的黏稠和微弱的小苦。此茶并无云南老普洱常见的甘甜、厚实和活性,它给予饮者的是绵长的清淡茶滋和那隐隐约约的甘冽感。从茶的滋味看似乎它已步入生命的末年,但它的持久香气却会让我惊讶感慨,甚至有点依依不舍。

因这款老六安长期储藏在港台这样的温湿地区,茶味中难免存在少许的“湿疵”, 但它仍不失为一泡难得佳品。由此不难想象,在港台这样的湿热地区要典藏好一款七十多年的老茶真不简单(也许人家就爱这种滋味呢)。我想,对于这款民国“安茶”,它的历史价值远重于它的品饮价值。

品旧时陈茶如同欣赏一幅旧字帖,它会给予饮者许多的遐想,让你在怀旧的悠悠情思中漫游。我真羡慕收藏者能有这福分!

 

精选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