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人物 >

茶商张汉平,12年云南寻茶路

2014-09-19 22:53来源:未知阅读:3 收藏
 

  A  敏锐捕捉大树茶商机

  自首次云南行后,张汉平开始经常往云南跑,一待就是好几个月。2003年,乘坐大巴往返各个山头的张汉平,看着路边高低不齐的普洱茶林,突然有了个念头:大树上产出的普洱茶,和低矮灌木上产出的普洱茶,喝起来会不会有不同的口感呢?

  张汉平的直觉没错,大树茶和台地茶确实有区别,但在那个时期,普洱市场并未对台地茶和大树茶做出区分,甚至普洱市居民都难以区分,反而因经济影响,当地市场普遍乐于生产台地茶。

  “普洱茶树根系发达,种植时两树间隔比较宽,同等种植面积下,大茶树的经济效益在当时看来不高,同时因为树高,还有一定的采摘困难。所以当年大益等多个老茶厂更愿意砍掉大茶树,在同等面积下种植低矮的新茶树。”张汉平说。

  到达住地后,张汉平马上找大茶树出产的茶叶品尝,果然,冲泡出来的茶香更醇厚浓郁。敏锐的他认为,在市场普遍销售台地茶的情况下,大树茶应该会更受欢迎。

  当年年底,他前往勐海布朗山茶场高价收购了许多大树茶带回厚街,并打出“大树茶”名号在自家普洱茶公司进行销售,受到了许多终端“玩家”的重视。

  自那之后,张汉平开始在易武、金涌、永德、临昌等地“跑山头”,深入村寨中去寻找大树茶。“一方面普洱市场竞争激烈,我总是需要寻找新的优质的茶山茶场;另一方面则是我要做自己品牌的普洱,要坚持看到采摘、制茶的全过程,才能保证茶叶质量,算下来,我差不多一待就要半年。”张汉平说。

  B  山林躲避飞蚂蟥

  打着“山头”名号做普洱,一直是张汉平参加各类茶博会、展览的“杀手锏”。深入一线产地的他,为东莞普洱市场带来了如“忙肺”等优质普洱产地。但2005年后,越来越多的商家及消费者开始重视大树茶,其他商家开始“抢山头”。云紫轩普洱茶。

  这逼得张汉平只能继续“跑山头”开拓新市场了。

  “跑山头”虽为“掘金”,但一跑十二年下来的张汉平,早已成了仅存不多的“驻扎客”之一了。“现在普洱茶市场发展迅速,流通环节由于物流、网络等配合,大多数茶商每年只会去他们代理的茶厂参观一两次,不会常驻。”

  奔走于云南各个民族村寨之间,只有长途大巴才能通行,由于大巴颠簸,他长期坐车经常把裤子磨出好几个洞;进入山林考察普洱老树,林子中经常有“飞蚂蟥”出没,张汉平的同伴因缺乏防备被十余条“飞蚂蟥”咬伤,最终再也不去找茶……这类经历不胜枚举,但惟独张汉平自己,却越来越喜爱在山头奔走的日子:“那里遍地是草药,原始风光独特,民风也比较淳朴,我把广东的茶文化传授给云南的茶农,这种交流就是一种美好的体验。”

  目前,张汉平公司每年至少销量50吨以上的大树茶,他的茶企也在厚街排名前三。

 

  C  谎称要“过期”普洱茶养胃

  上世纪90年代,张汉平开始经营普洱茶生意,但那时他对千里之外的普洱原产地云南非常陌生。

  “那几年,从香港、台湾等地来厚街的投资商人兴起了饮用陈年普洱茶的风潮,也带动了陈茶市场的发展。”陈年普洱茶这一新生的巨大市场让张汉平动了“掘金”的心思。

  2002年,他买了一张前往迪庆州(香格里拉)的车票,只身一人踏上了香格里拉的土地。“当年那里卖普洱还是在供销社卖,每饼茶都写有大约6年的保质期。”

  在供销社闲逛的张汉平突然想到,所谓老普洱,不就是“过期”的普洱茶吗?于是,他灵机一动,对供销社的店员询问道:“我想买点过期的普洱茶。我胃不好,想用老普洱来养胃。”

  谁知店员义正辞严地回绝了:“我们正规单位,不售过期茶!”见店员没有“接招”,他只好在柜台前软磨硬泡,最后引出供销社经理。当时经理委婉地说,仓库里堆着一些过期6年左右的下关散茶,他可以收购回广东,但喝坏肚子绝不负责,且不包配送。

  张汉平满口答应。但由于当时物流不发达,老普洱从昆明转运时,由于外包装不慎受潮破损,小部分散茶掉在地上,和污物混杂在一起,看到张汉平一脸心疼,搬运工都笑话他:“这些过期茶是云南最差的茶,和垃圾没什么区别,你有什么好心疼的呢?”

  老普洱为何在广东、云南两地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张汉平说,这是因为最大产地、最大消费地之间的饮茶文化不同。那一年,张汉平带着他的老普洱几经波折回到东莞后,市场反响非常好,首次云南之行,让他在新商机中成功“掘金”。

 

 

精选导读